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素食的分類

因日前有客人來門市時反應產品並未標示清楚麵包的素食分類,

當初沒特別去標示是我們的疏忽,

也是自己過度擔心客人會搞不清楚分類,

反而造成選購上的困擾,

現在已經將產品的展架上標示上素食的分類,

主要的分類為"純素、奶素、蛋奶素"

下面也順便為各位朋友們解釋一下素食的分類,

希望在大家在選購時可以更清楚的選到適合自己的。




素食的分類
    1. 純素 Vegan Diet or strict vegetarian Diet
    • 內容:蔬菜、水果、強化或全麥麵包及穀類、乾豆類、豆莢類、扁豆、核果類及類核果之種子、花生及花生醬。
    • 排除:所有動物性來源之所有食物--肉、家禽、魚、蛋及乳製品,如牛乳、乳酪及冰淇淋。
    2. 奶素 Lactovegetarian diet
    • 內容:全素之食物+乳類及乳製品。
    • 排除:肉、家禽、魚、蛋。
    3. 蛋奶素 Lactoovovegetarian diet
    • 內容:全素之食物+乳類及乳製品+蛋。
    • 排除:肉、家禽、魚。
    4. 襌長壽飲食(禪食) Zne macrobiotic diet
    • 禪食由-3至+7,區分為10個等級,從含有10%穀類(cereal)、30%蔬菜類 (vegetabl)、10%湯(soup)、30%動物製品(animal products)、15%水果 沙拉(salads& fruit)和5%甜點(desserts)的「-3餐」, 到只吃100%穀 類的「第七餐」,變化頗大。 禪食建議人們維持「第3-6餐」的進食方 式。
    • 本飲食建議嚴格地限制水份及其它液體的攝取。
    5. 部份素食 Semivegetarian or partial vegetarian diet
    • 內容:蛋奶素之食物+部份動物性食物,如家禽、魚及海鮮。
    • 排除:紅肉(red meat)。
  在傳統上,中國人是所吃的素食多是屬於比「純素」更純的「素」, 不僅禁戒一切動物性食物,連蔥、蒜、韭、薤等植物性「葷食」也在禁止 之列。天天吃素的,叫「長齋」;也有人不是天天吃素的,只在「初一、 十五」或每逢「三、六、九」日才吃;或者天天吃素,但是偶爾或一週可 以破戒一次;而這些吃素者的動機多半是屬於宗教上的理由,與現代西方 是為了健康、節省資源而提倡素食有很大的不同。 由於本文所探討的是素食的營養問題,對於不完全禁戒吃肉的禪食及 部份素食就不多加討論了。

給素食者的建議
  純素食,因為不吃任何動物性食物,必需細心設計才能得到足夠的各類營養素。同時因為許多植物性食物為低熱量的食品,因此必須選擇大量、各種不同類的食物,才能確保營養素的足夠。對於具有特殊營養需求的人, 如孕婦、食量少的幼兒及老人、成長中的青少年等,必須小心的調配素食,否則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的現象。此外,此類飲食必需補充維生B12,因為就目 前所知,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維生素B12。
一.由下列基本飲食來調整飲食配方,不僅要足夠,以符合個人需 要,並達到均衡的要求
    每日飲食應包括:
    1. 蔬菜及水果:4 (>4) 份,至少包括一份枸椽類(citrus)水果及,一份綠色或黃色蔬菜。
    2. 全麥麵包或全穀類:如糙米飯,每日至少4份以上。
    3. 牛乳:至少2杯,或以乳製品代替。
    4. 富含蛋白質之食物:至少2份,以蛋、仿肉(meat analogues)、豆類、核果及種子取代肉、家禽&魚。
二.廣泛的選擇各種食物,可嘗試使一日內所吃的食物種類超過二十種以上,以利達到均衡的目的。
三.必需增加額外的能量以符合需求時,以增加全穀類、麵包及牛奶或奶製品的方式處理,也可以用額外的點心來補充。
四.廣泛地使用未精製的穀類、豆類、核果、水果及蔬菜
    1. 糙米飯、全麥麵包、蕃薯、芋頭、綠豆、紅豆......可以同時提供熱量及纖維質,要適量地選用。
    2. 由於穀類食品中蛋白質中的氨基酸較不完全,並不能完全滿足人體的需要,因此要同時攝取乾豆類、莢豆類(如黃豆、扁豆、毛豆等),以互補的方式提升蛋白質的品質。
    3. 核果類,如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可以提供熱量及人體所必與的礦物質,如鎂、錳。
    4. 維生素C可以協助鈣、鐵等物質的吸收,因此要攝取足夠的水果及深綠、黃色蔬菜,以獲得足夠的維生素C。同時值得一提的是:維生素C可以協助保存體內的維生素E,而這兩種維生素在人體內皆有抗氧化的特性,協同胡蘿蔔素及硒等物與保護人體,避免自由基破壞細胞,延緩人體的老化現象。
五.足量的牛奶及奶製品,以滿足鈣的需要量:
    1. 成 人:每日2杯(240cc/杯)
    2. 青 少 年:每日3杯
    3. 孕、哺乳婦:每日4杯
六.烹調用油不要過量,以免肥胖。
七.小心使用甜味劑,如白糖、果糖等。若必須使用時,建議使用未經精製的黑糖(紅糖),可以攝取到白糖(精製糖)中所沒有的礦物質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中秋新活動~歡迎來一起打卡"素"中秋

2012的中秋~來點新鮮的

弘昌素食烘焙坊繼續陪你一起健康素中秋,

即日起到中秋節當天,

只要來店有消費,

並且透過各種方式在Facebook上打卡,


內容寫上"趕快來弘昌素食烘焙坊一起健康素中秋"

也可以店內或是商品照片打卡唷,

再將行動電話秀給店員看,

即可獲得好吃到會彈舌的"土鳳梨酥乙枚".....




每個帳號只限定一次,

把握機會來弘昌享受美味唷~~~!!

(如遇當日土鳳梨酥賣完,將會以其他口味代替)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漲漲漲不停~只有弘昌挺你過健康的中秋...


近年來油電雙漲....
帶動著所有民生物資也跟著飛漲,
唯獨大家的薪水不漲,
看來今年大家購買想要享受美味的月餅歡度佳節,
也得精打細算了些,
為了不讓一年一度的中秋因為物價上漲而失色,
弘昌決定挺大家一起素中秋...
今年的訂價還是跟去年一樣,
價格不變,內容美味也不變....
希望有需要的朋友們,
可以提早預訂免去在節前才急著訂購的麻煩,

訂購方式如下:
1.利用iHergo發起團購: http://www.ihergo.com/store/HCVB

2.如果不習慣使用iHergo平台也可以下載一般訂購單
   點我下載
   統計後確認金額後完成匯款並回傳訂購單
   將可在指定的日期收到。

3.親自到店面下訂。

店址:台南市仁德區中山路605號
門市電話:06-2792439

如果有任何需要服務的地方,
請隨時與我們聯絡。

先預祝大家,中秋佳節快樂....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熱天吃素方法很重要 做素食應少放油和鹽


天越來越熱,讓人食欲大減,油膩的肉食吃不下,有的人還想趁著熱天減肥,于是素食成了當下人們的最愛。適量吃素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及腫瘤的發病幾率。可是素食吃法不對,就不利于健康,下面就看看營養師的素食指導吧!
做素食少放油和鹽
很多人做菜時烹調油放得很多,尤其是北方,習慣油脂多,鹽分多,大家只是知道蔬菜有利于健康,卻不曾想過蔬菜的吸油性特別強,無論是哪種食用油,脂肪的含量都在98%以上,也就是說幾乎都是脂肪。一道菜中如果加入了30毫升油,則意味著您將吃進去將近30克的脂肪。這樣一來,蔬菜非但不能帶來減少脂肪的效果反而有增加體重的可能。鹽分的過多攝入,則容易造成血壓的增高,還會導致過多水分在體內滯留,同樣對健康不利
蔬菜焯拌比燉炒強
  有些人喜歡吃燉菜,可是蔬菜中的維生素C和一些抗氧化物質非常不耐熱,遇熱就會“逃跑”,若經過長時間的燉煮這些保健成分會損失一大半,甚至更多,不免有些可惜了。
其實蔬菜只要不用過多的油脂,烹調的時間不是特別長,怎麼吃都不錯。如果一定要說哪種食用方法最好,那就是焯拌最好,加點芝麻醬,或者是香油、橄欖油,或者少許加熱後的食用油都可以。


一來焯拌菜減少了炒食過程中的加熱時間,減少了維生素及抗氧化物質的流失,更大程度上保留了營養;另外缺少了烹炒過程中加油的過程,使其熱量更低。
再有從健康養生的角度講,更適合體質怕冷,腸胃不好,容易脹肚的人群,也降低了夏季腸炎高發的危險。
菜葉和皮別輕易扔掉
蔬菜每個部分都有營養,其中綠葉是植物合成營養成分的工廠,也是營養之精華所在,扔掉它會極大地降低蔬菜的營養價值。
比如說,白菜外層綠葉中的胡蘿卜素濃度要比中心白色葉子高十幾倍,維生素C也要高好幾倍;萵筍葉子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的含量都高于萵筍的莖。
此外,茄子皮、蘿卜皮、甘薯皮、番茄皮,含有花青素、異硫氰酸酯類物質、抗氧化成分和膳食纖維等,也有一定的防癌功效。若能多保留一些皮,甚至把皮吃掉,顯然更利于健康。


文章來源: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od/2012-07/15/c_123411345_1.htm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高纖麵包+大量蔬果 素素更健康


圖片 1 / 3
細挑高纖麵包。(取材自網路)
科羅拉多州被譽為全美最苗條的州,不僅是因許多年輕、愛戶外運動的人到該州居住,科州人也搭上養生風潮,近年來冒出多家素菜餐廳如Watercourse專賣美式蔬食料理,或是像HBurger漢堡店推出素食選擇如羅勒烤蘑菇三明治。對於不想吃高脂肪和高鹽分三明治的人,美食作家斯塔‧瓦坦(Starre Vartan)推薦了幾招製作美味素食三明治的秘訣。
1. 高纖維麵包
不論你是否做素食三明治,麵包都是關鍵。法國長麵包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你想要攝取更高纖維或蛋白質,去找發芽穀粒(sprouted grains)、石磨全麥(stone-ground whole wheat),或是添加葵花籽和芝麻籽的麵包。
2. 濃稠醬料
除了美奶滋和芥末,一層厚厚的鷹嘴豆泥沾醬(hummus),同樣會讓三明治滋味大提升。家裡可多準備些沙拉醬料,如Annie's的低脂白芝麻醬,或是濃稠的巴薩米可醋都可拿來用。此外,自制濃醬是更好,如中東的茄子沾醬(eggplant spread)和豆類沾醬皆很容易製作。
3. 大量蔬果
不要只用單一蔬果。罐頭醃蔬果的選擇如橄欖、醬瓜、醃漬蘑菇和醃彩椒能加重味道,再配上新鮮的蔬果如小黃瓜、番茄、紅蘿蔔絲、櫛瓜薄片、青椒,及多種生菜。隔夜的菜同樣可使用,如蘆筍和菠菜,但記得要把多餘的水分瀝掉。
4. 素肉
沒時間自己做豆餅的話,市面上現成的素火腿和素肉餅皆是讓肉食者適應蔬食的好配料。美國近來有更多食品加工商賣起素肉,如專做素食的Yves有素義大利香腸、素烤牛肉片和素火雞肉;推廣有機素食肉餅的Field Roast,則是混合多種香草與蔬食做成的葵花籽扁豆餅和牛肝菌第戎芥末餅。
5. 混合多種起司
市面上有專賣給純素食者的素食起司,但對奶蛋素食者,更美味的選擇是混合各種風味起司,如布瑞(Brie)、菲達(Feta)或奶酪起司。起司在搭配蔬果時不妨多參考食譜,例如蘋果配切達、梨子配山羊奶酪,或彩椒配蒙特利傑克(Monterey jack)。
6. 水煮蛋
在法國與西班牙,素食三明治多配上水煮蛋切片,在美國則不這麼常見。只需要把水煮蛋切片當裝飾鋪上三明治,便能立即提高攝取的蛋白質,就算用不完,也可切丁跟沙拉攪拌。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高纖麵包 大量蔬果 素素更健康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素食料理/巧達玉米湯

 2012/05/03
【內容摘自《今天不吃肉:我的快樂蔬食日〈樂活升級版〉》,作者王申長Ellson,朱雀文化出版】巧達玉米湯 3人份

圖/朱雀文化提供
 材料:
胡蘿蔔100克、洋蔥100克、西洋芹100克、馬鈴薯100克、新鮮玉米粒200克、玉 米醬1/2罐、牛奶300c.c.、水500c.c.、奶油2小匙、中筋麵粉2小匙、月桂葉1片、巴西里少許
調味料:
胡椒鹽少許、細砂糖少許
做法:
1. 胡蘿蔔、洋蔥、西洋芹和馬鈴薯都切丁。
2. 湯鍋燒熱,加入奶油,先放入洋蔥炒香,續入月桂葉、中筋麵粉炒至麵粉變 熟(麵粉味道消失),加入胡蘿蔔、玉米粒和玉米醬拌勻。
3. 繼續慢慢倒入500c.c.的水,再倒入牛奶調濃稠度,放入馬鈴薯煮約7分鐘,加入調味料。
4. 將煮好的湯料盛入盤中,撒入巴西里末即成。

圖/朱雀文化提供
Tips:巧達(chowder)是指材料中有加入了洋蔥、西洋芹、胡蘿蔔、馬鈴薯等蔬菜,並以奶油、牛奶為湯底的濃稠湯類。
有關Milk:
牛奶讓你的骨骼更強健: 牛奶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高鈣、乳糖、維生素A、B2、B6、必需胺基酸含量等營養素,其中的蛋白質和乳糖,可幫助鈣的吸收,對孩童的骨骼發育,以及老年人的骨質疏鬆都有極大的助益。


全文網址: 素食料理/巧達玉米湯 - 素食料理 - 輕鬆做料理 - udn消費流行 http://mag.udn.com/mag/happy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85990#ixzz1tlFxy0Rx
Power By udn.com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糧食危機中的無限生機


隨著各項科技的發展與整合,未來糧食生產、供應與安全體系將出現重大變革,日常飲食將更精緻、精準、安全、健康與有趣。
從古至今,人類對食物的要求從原本只要能填飽肚子,到必須滿足色香味俱全;從對肉類的渴求,轉向重視素食養生;從只顧慾望滿足,到推動食育教育……,以下我們將從四個面向(吃飽vs.吃好、素食vs.葷食、愉悅vs.健康、食慾vs.食育),介紹未來糧食的趨勢。

吃飽vs.吃好

過去老一輩的鄉親見面問好總是說:「吃飽沒?」因為過去糧食不足,很難飽餐一頓,如果能夠吃飽就表示日子過的很好。現今科技進步、經濟發達,大家多能豐衣足食,年輕一輩的人已經很難想像長期饑餓的感覺。過去的人懷抱憧憬,期待未來的糧食可充分供應。這個願望確實在世界許多地方實現了,但是真的大家都吃飽了嗎?未來就真的不會有糧食危機了嗎?我們該如何做才能防止危機的發生呢?

人口飽和肚難飽

世界人口逐年增加,2011年10月31日全球第70 億人誕生在菲律賓。根據聯合國預估, 2050 年人口將達91.5億,其中90%集中在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開發中國家。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估計,到目前為止,至少就有10 億人還吃不飽,而且營養不良,其中尤以亞洲與非洲最為嚴重。然而亞洲和非洲的人口最多,但亞洲每公頃只能生產28 公擔的糧作物,非洲更只有13公擔,皆遠較其他的地區平均的50公擔為低。似乎解決之道只有糧食增產一途!聯合國估計,如果要保證2050年時, 90億的人得以避免挨餓,那就得較目前增產70%。其中最大的關鍵在於種子和化學肥料,同時還要借助優化的糧食生產與管理技術。

未來糧食難逆料

然而世界糧食供需的問題遠比想像的複雜。過去占世界人口不到20 %的發達國家,消耗了全球80%的資源,這種供銷不均衡的問題因為全球化趨勢而更加嚴重,不是呼籲各國政府人道關懷或每年舉辦「饑餓三十」就能解決,此外加上近幾年以來,天、地、人三種因素交互影響下,致使糧食供應更不確定。天是指氣候變遷、暴雨乾旱頻繁;地是指耕地限縮、地力逐漸貧乏;兩者皆影響糧食生產。人的因素尤其複雜,包括新興國家崛起、城市人口激增,人民有吃的更好的渴望,對糧食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而先進國家鼓勵生質能源,使部分糧食或糧食用地轉而用於生產酒精或柴油;再加上部分投機客從中炒作,問題更是雪上加霜。

整合科技是絕招

縱使如此,問題還是要解決。解決的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生物、材料、機電以及資通訊等科技,結合農業科技,進行跨領域科技整合,建立一套穩定、高產、質優與高效率的糧食生產體系。「基因改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以及「植物工廠」(plant factory)是其中最被期待的解決方案。

基因改造似狂潮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植物、動物及微生物,以增加產量、提升應用價值、去除不良特性、延長儲存期限已非夢想。基因改造植物業已大量問世,包括玉米、大豆、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目前至少已有120種。2009 年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的種植面積已達1.34 億公頃,種植的國家亦達25 個,其中以美國最高,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與中國大陸等,亦各在數百萬至數千萬公頃以上。基因改造產品已充斥市面,目前台灣市售的大豆製品中,使用基因改造大豆恐怕達9成以上。
精確操作基因體特定位置的基因操作技術已漸純熟,從好的方面看,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天候與地力因素,利用基因改造培育耐旱、耐澇、耐鹽、耐瘠等高產作物,以及具有高特定營養或保健因子含量的作物將指日可待。然而基因改造生物產品之安全性仍有爭議,對部分宗教信仰者亦未能釋疑,各國政府的立場依其商業利益、環保勢力與消費者認知而異,從而衍生各種經貿糾紛。我國基因改造作物之研發已歷20 年,已有多項進入田間試驗階段,但尚無產品核准上市。顯然基因改造作物的發展,仍有許多瓶頸與障礙必須克服。

精準農業整合高

基因改造或許可以解決種子的問題,實際種植生產上仍需一套有效率的生產系統來達成。運用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資訊系統(GIS)等資通訊技術,配合遙測技術、農耕與土壤資料庫以及農業自動化科技,所建構的精準農業操作技術與管理系統,可以根據土地與作物的變異性,給予最適當的耕作決策與處理,以最少的或最節省的投入,改善生產效率並降低對環境的衝擊。隨著資通訊科技的發展,未來精準農業的操控與應用將更趨成熟與廣泛,有助於穩定糧食生產。

植物工廠正發燒

植物工廠是另一種克服天候與地力限制的解決方案,咸認為農業發展的新趨勢。除了可以室內化與立體化克服時空限制、提升作物產量與生產效率之外,也為目前當紅的材料與光電科技,找到新的整合應用方向。事實上利用溫室與水耕方式栽培作物已超過半世紀,並累積相當多實務經驗,新興的材料科技使溫室環境的操控性更佳,而太陽能及LED 光電科技可供應作物生長所需的最適波長光線,配合程式化生長條件控制,已應用於高價作物與藥用植物的栽培。然而植物工廠的造價仍高,如能降低設備與電力的費用,未來在空氣清爽(cool)、環境乾淨(clean)而且產程透明(clear)的植物工廠內工作,將使農業成為新3C 的高科技業。
未來大面積興建植物工廠應非難事,但植物工廠到處林立與都市叢林何異?何妨保留大片田園,讓未來的人仍能享有飽覽綠疇、親近土地的體驗與感受。因此,未來植物工廠更有可能走進社區與家庭,不僅成為地區性糧食蔬果供應之重要方式,亦可能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日本發展植物工廠最為積極,植物工廠超過50 家且大多採用人工光源,其中FairyAngel 公司單廠日產近萬株蔬菜,居全球之冠。此外,日本許多地方已興建地下農場,吸引不少都市農耕愛好者,成為休閒體驗與生活互動的新型態。你是否也心動了呢?
植物工廠可以克服天候與地力限制,為農業發展的新趨勢。

吃飽還要吃更好

聯合國糧農組織分析世界各國發展趨勢發現,當一個國家的平均國民生產毛額(GDP)超過3000美元時,肉品的消費量即顯著提升,顯示國民所得增加後,人民會有增加食用肉品的欲望,畜牧業亦隨之快速發展。由於畜牧業需要將大量的糧食轉換為飼料,勢必影響糧食的供應。例如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後,不到10 年間,即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飼料的需求激增是關鍵,影響全球大豆供需至鉅。許多專家對此極為關注與憂心,呼籲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必須走新的工業化之路和有效解決糧食問題。然而這對脫貧者而言,心中委實難以平衡。隨著金磚四國、五國、十一國逐漸興起,想要吃的更好的需求將會更加強烈。

素食vs.葷食

人類對肉食的渴望其來有自。近代畜牧業發達,已建立非常完整的肉品生產供應體系。然而畜牧業過度發展致使地球環境遭受破壞亦言之鑿鑿。根據2011 年7 月由美國環境工作小組(EWG)所公布的《肉食者指南》顯示:肉食的碳排放量遠遠高於素食,排碳量最高的前八名全是動物性食品,其中以羊肉居冠。平均每公斤被吃掉的羊肉需排碳39.3 公斤,比排名第二的牛肉多出約45%,更是大豆等植物蛋白的30 倍。然而禁肉茹素只能是種道德呼籲,很難移風易俗、立竿見影;如何設計與導入更具科技含量的畜肉生產模式才是關鍵。

動物飼養立體化

荷蘭與丹麥是世界豬肉生產與供應大國,其先進的飼養、屠宰、加工與儲運體系,單位生產力高且亦能符合友善動物的要求。然動物飼養所必須面臨的飼料、土地及環保問題,在未來仍需一一克服。在飼料方面,動物營養專家已能利用較少的資源甚或非糧食資源當做飼料,減少對糧食的衝擊。在土地和環保方面,近年來有不少豬隻飼養立體化的規劃,將養豬從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中脫鉤。
丹麥一位叫做Nee Rentz-Petersen 的建築師,打造一個零碳排放的養豬城專區(Pig City)。該計畫整合「豬隻生產」、「蕃茄種植」及「再生能源供應」成為系統,可去除豬舍異味,生產過程產生的氨或肥料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沼氣系統所生產的能量亦可直接用於全區。此項新穎系統每獨立單位每週可生產豬隻380 頭,年產2萬頭,預計2012 年正式運作。荷蘭知名建築師事務所MVDRV 亦設計一座極具未來概念、完全為豬建造的概念城市。在此概念豬城中,一棟棟現代化的養豬大廈林立,豬隻悠閒生活其間,比丹麥的設計更先進而人道。然於2009 年提出構想後,仍備受道德爭議與素食團體的責難。

素食風潮全球化

自古以來,鼓勵人們吃素的主張與呼籲從未減弱,除了宗教因素之外,近年來環保與健康已成為茹素的新口號。數十年前,美國知名生物社會學家哈佛大學威爾遜(Edward O. Wilson)教授即高呼,如果把所有的穀物都用來餵養人類而不是牲口,加上大家都願意開始吃素,那麼,現在的14億公頃耕地才有可能養活100 億的人口。「吃素救地球」、「每週一素」已成為新的全球運動。此外,許多研究指出,食用過多動物來源的食物可能與人體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有密切相關,更促使重視健康的消費者逐漸改行茹素。此類非單一因素及並非全然茹素的「彈性素食者」,已成全球素食主流。目前以印度的素食者最多,達其總人口之40%,我國與日本、義大利及德國等國皆超過10%,估計2020 年全球素食人口將達30%。
丹麥零碳排放的「養豬城專區」示意圖,整合「豬隻生產」、「蕃茄種植」及「再生能源供應」成為系統,預計今年正式運作。

素食供應產業化

我國從10 餘年前以大豆與麥麩為基礎,發展高價素肉技術,已由進口替代轉而出口外銷,成為全球高價素肉技術的領先國。此外,我國擁有300萬素食人口,由於消費需求帶動,已建立良好的技術及產品發展環境,可以成為素食產業的試驗場域。加上2009年7月1日政府率先訂定素食包裝標準,有益產業秩序之形成,使我國在全球素食需求增加之際,深具拓展國際或亞洲素食巿場的優勢。
素食原料是素食產業化的關鍵,一般多從替代性的角度開發。以仿肉(meat-free)製品為例,來自大豆或麵筋等植物組織蛋白的開發對仿肉製品的發展影響大,開發的產品除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及纖維外,亦使素食產品品項更為多元。其他素食原料來源以英國QUORN公司的真菌蛋白和荷蘭的羽扁豆蛋白最為有名,另新近國外陸續有動物保護團體贊助研發組織培養肉(c u l t u r e dmeat)。這些素食原料的多元化對未來素食產業化的推動極有助益。

愉悅vs.健康

人類對美食的追求永無止盡,由茹毛飲血、粗茶淡飯一直發展到各種精緻的料理與加工食品,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亦復如此。從人類的演化歷程來看,熟食是一個飛躍,提供更好的營養攝取與衛生;農耕畜牧是一個飛躍,提供穩定的營養與熱量;城市化與全球化的發展又是另一個飛躍,分工體系使大部分的人脫離農業生產,依靠便利的外食,糖、鹽、油及熱量攝取過多而纖維攝取不足,竟成為現今人類健康危機的最大關鍵。未來不僅是吃的飽與吃的好的問題,而是如何兼顧好吃又健康、便利又安心。

美食享受體驗化與科技化

色香味俱全已無法滿足現代人對美食的追求,前衛的烹飪大師已跨入提供造型美觀、體驗驚喜、啟迪哲思的新廚藝時代。其中近年來在法式料理基礎上崛起的分子料理(molecular gastronomy),已成為媒體與美食追求者的話題。分子料理是應用科學方式,分解食物分子的物理及化學原理,尋求理想的烹調條件,將食物改變成意想不到的形態,極盡驚奇、近似譁眾,褒貶不一。未來是否得以持續?個人認為型式會改變,但科學料理的精神不會消失。甚至近年來發展快速的奈米科技,亦可擴大運用在食品設計的方面,為美食的科學化與精準化注入創新的能量。
另有一些美食主義者以追求原味為至高的享受,新鮮、有機的食材已逐漸成為飲食的熱點,尤其大多使用在地化食材,符合環保的概念,未來應會更為風行。在食品加工上,因為傳統熱加工技術經常會破壞食物原味,促使超高壓、超靜壓、脈衝電場等非熱加工技術在食品加工上的應用。目前超高壓加工的產品已量產,在日本更發展出家庭用小型超高壓家電,使美味與原味得以較好保存。其他的非熱加工技術在不久的將來,極有可能為人們帶來更好的飲食享受。

美食發展全球化與健康化

全球化使消費者可以體驗世界各國不同的特色餐飲,而在健康意識帶動下,未來的飲食將走向健康化。例如日本飲食強調天然原味,且味噌與綠茶皆有明確之健康訴求;韓國飲食少肉多菜,且泡菜與醬料的機能性亦廣被認同;泰國料理單純多樣,大量使用香料與醬料具健康效益;地中海飲食高纖少脂,早已成為健康飲食風潮;歐盟嚴謹的產地認證制度,以及符合健康飲食概念之合理化傳統餐飲組合,已證實可以改善人民健康。上述各國料理之健康訴求,皆得力於其政府對基礎研究以及大規模調查試驗之支持,我國以美食聞名,近年亦大力推行台灣美食國際化,未來如何將健康概念融入膳食之中,有待借助學研界之投入。
有鑒於美國肥胖問題日益嚴重,甚至年齡層已向下延伸,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頻頻呼籲各界重視孩童飲食,並呼籲主要食品廠商使用低糖、低脂、少鹽等更健康的配方。在政治人物登高一呼之下,美國卡夫食品公司宣布將減少北美產品含鹽量10%。事實上減少食物中對健康具危害風險因子的作法,已成為先進國家政府嚴重關切,並呼籲主要食品廠商善盡社會責任的重要訴求。在各界呼籲與推波助瀾之下,未來的加工食品將具健康化。

飲食設計客製化與個人化

人類基因體全序列解碼開啟營養基因體(Nutrigenomics)的新紀元。經由醫學、營養、生技及食品科技專家的合作,許多國際食品大廠已跨入基因營養學(Nutrigenetics)的領域,未來將可以個人的基因分析結果,提供客製化甚至個人化的基因營養食品。這方面的進展神速,只是目前檢測的費用仍高,而且個人基因資料的隱私尚未有較好的保護規範,如能加以克服,則可預期在可見的未來,將會進入一個具有預測性(predictive)、預防性(preventive)及個人化(personalized)的3P 保健時代。

食物生產真實化與透明化

食品安全(food safety)與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的概念不同,但皆為嚴肅的課題。無論食品多美味、便利與健康,食品安全永遠是最基本的要求。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使食品供應鏈拉長,亦使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此外,食品的真實性(authenticity),亦即是否如其所宣稱的貨真價實,以及產程透明度,亦即所有原料與製程是否清楚揭露,更讓許多消費者質疑。目前由農場至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的食品安全管理鏈,以及由此建立的食品履歷與追溯系統(food traceability),已成為全球奉行的圭臬與準則,未來將更為普及。

食慾vs.食育

不管糧食或食品安全的問題,科技皆可提供關鍵解決方案;但科技只能解決部分問題,最重要的還是人。先賢造字充滿智慧,「食」這個字由字面上來看,即隱含以「人」為先的意涵;不僅製造與提供食物的人,或是享用食物的人,皆必須秉持「良」心與善念。食品安全管理上常講:「食品的品質是製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這就要靠製造者的良心,所以沒有黑心食品,只有黑心商人。道德良心絕不會因時代的改變而失去其重要性。
但是享用食物的人需要什麼道德良心呢?胃口與慾望都是養大的。一個人要吃多少才叫飽?要吃多少才叫夠?營養學上有一些建議,但我們似乎總是吃的比實際需要的多。俗話說能吃就是福,但每餐我們浪費多少食材?有人估計美國人的食材中有50%都丟棄浪費掉了,如果妥善運用這些食材,是否可以讓全球十億饑餓的人口獲得紓緩?控制食慾、珍惜食物就是享用食物的人最需要的良心,而這是「食育」的重要理念。
日本政府於2005年頒布《食育基本法》並制定「食育推進基本計畫」,進行全面性飲食指導,以培養人民理想飲食習慣。推動五年後,日本兒童不吃早餐比例與學校餐食之在地農產使用比例已有相當改善,且整體社會逐漸形成將食育視為國民運動的共識。然而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食品製造只能由農場帶到餐桌,餐桌上的食育就要靠家庭用心營造。在推動食育的同時,科技或許也可以幫上一點忙。如果未來能把太空人飛航飲食專用的食物膠囊(food capsule)大量製造,以提供一天所需一半以上的營養、熱量與飽足感,那麼我們所需要的食物就可以減少一半,不僅更能細細品嚐食品的真味,亦可使更多人有飯吃。未來並不遙遠,理想並非不能實現,只要有心,願景就能發揮力量。
本文作者 簡相堂 任職於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原文登載於 科學月刊 2012 二月號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科學月刊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聰明吃素!適時補充維他命B群 可遠離疾病




吃素竟引起失智?日前傳出一名62歲的早餐店女老闆,因為長期吃素,由於缺乏維他命B12,竟出現脾氣暴燥及失智,這也引起許多素食者的擔憂,不過專家表示,這是因為吃錯了素。


「老伴,今天吃素哦!」這個廣告,初一、十五在電視上還常常看見,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劉純君說,其實據許多華人圈的調查都發現,多數素食者和非素食者相較之下,特別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其實這恐怕和很多素食者的飲食習慣有關。


因為在食物中,動物內臟、蛋、奶中所含的維他命B12最容易取得、利用,含量也最豐富,雖然螺旋藻等藻類,豆芽菜、海帶、麥片和慈菇等素食中所含的維他命B群也很豐富,但許多素食者只習慣吃素雞、麵輪、麵筋等食物,又擔心蔬菜較「寒」而不敢多吃,才會造成維他命B12的缺乏。劉純君說,在醫院看到貧血,常常必須到醫院定期打點滴補充B12的患者,絕大多數都是吃素太嚴苛導致。


據研究顯示,維他命B12缺乏最常見的症狀為惡性貧血,還會產生各種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神經症狀,常出現脊髓及週邊神經病變的現象,而有反射低下,通常一開始有下肢感覺異常、無力以及僵直感等症狀,嚴重進展甚至還會連帶使上肢受影響。還有人出現視力模糊、視神經受影響,還有智力及精神病變,使病人產生癡呆症及精神異常。幾年前台大醫院也曾發表維他命B12缺乏的患者出現癡呆症的表現、脊髓病變,還有人出現精神上的問題。


劉純君表示,只要不要嚴格實行不吃蛋奶的素食,吃素也能吃得很健康,因為蛋和奶類裡也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12,只要每天一顆蛋以及一兩杯牛奶,就可以避免維他命B12缺乏;據說佛學大師星雲法師就提倡出家眾及素食者喝牛奶,佛光山也嚴選人道飼養的農場所出產的牛奶提供給出家眾食用,因此就沒有貧血及缺乏維他命B12之虞。


劉純君說,在臨床上發現很多進行嚴苛素食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容易失控,還嚴重到腎衰竭,甚至洗腎及嚴重貧血、白蛋白偏低的情況,因為吃素時如果缺乏蛋白質,胃的排空較快而容易「快餓」,很多素食者就會不自覺攝食過多的油,同時這些患者也較喜歡選擇麵筋、麵輪、豆支等精製豆製品,這些食物的主要成份是「澱粉」,大豆含量很低,所以就形成「吃飯配飯」的情況。


需要控制澱粉的糖尿病患者如果飲食都是「吃飯配飯」,不但容易變胖,血糖也易失控,不僅易貧血,糖尿病併發腎病變也更快出現。因此許多患者必須定期到醫療院所注射維他命B12,還要額外補充鐵劑預防貧血,但鐵劑補多了又易便秘,就還要再吃藥或補充纖維劑來治療便秘,不停跑醫院。


因此她建議,素食者不要吃過多炸過的麵輪、麵筋等素料,素食者蛋白質來源應該選擇豆漿、豆腐、百頁豆腐、腐衣等非精製豆製品,能得到足量蛋白質,又可避免餓得快的困擾。若宗教嚴格規定不吃蛋奶,就要很注意從藻類、全穀類中獲得更多的維他命B群,而核果類也富含維他命B群,但是植物性的B群不易吸收,所以攝食的量就要足夠,如果有明顯容易口角潰瘍等缺乏維他命B群等營養素的情況,最好定期額外補充維他命B群。

圖說:素食者應該多攝食大豆蛋白、蛋及奶類補充蛋白質及維他命B群。(欣傳媒資料照)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素食地瓜葉食譜


素食地瓜葉一般做法
材料
地瓜葉一把薑絲少許

調味料
香菇素蠔油  香油  鹽

做法
1-地瓜葉川燙至熟川燙時水要加鹽和油撈起濾乾
2-加香油香菇素蠔油拌勻在放上薑絲即可
小建議
也可以拌素肉燥或是香椿醬
如要來點花樣
也可以百頁豆腐絲或是豆包絲一起拌炒
就看各人喜好香菇絲黑木耳絲胡蘿蔔絲等等都是很好搭的

葷食改素食的做法

蟹淋地瓜葉
材料

地瓜葉500g、蟹肉200g 蟹肉可改為素料

調味料
烏醋1大匙、香油1大匙、海鮮濃湯包1包濃湯包也可改為素的

做法
1-地瓜葉放入沸水中川燙至熟,撈起瀝掉水份,放入盤內。
2-另用一鍋加入600c.c.的水及海鮮濃湯包拌勻,以小火煮開,放入蟹肉,烏醋及香油拌勻。
3-再將蟹肉海鮮湯,淋在地瓜葉上即可。


櫻蝦地瓜葉蛋餅
材料

地瓜葉300g、櫻花蝦20g素食者櫻花蝦可改為素料

調味料
鹽1小匙、胡椒粉少許、蛋4顆、香油2大匙

做法
1-地瓜葉先放入沸水內川燙過,取出瀝掉水份後,再略為切短。
2-將地瓜葉,混合櫻花蝦,蛋汁,鹽,胡椒粉攪拌均勻。
3-鍋內倒入2大匙香油,倒入蛋汁,將兩面煎熟即可。


醬拌地瓜葉

地瓜葉先放入沸水內川燙過,取出瀝掉水份後,再略為切短。

吃法1.拌上醬油膏隨意+油蒜酥素食者油蒜可不用改為薑
吃法2.拌上泰式甜雞醬素食者改拌梅醬也很好吃
吃法3.拌上糖2小匙+醋1小匙
吃法4.拌上三島香鬆之類的海苔鬆

用以上任一種醬料跟地瓜葉拌均即可食用。

地瓜葉魩仔魚
材料:
地瓜葉50克,魩仔魚30克,植物油5c.c,蒜頭1瓣,鹽少許。
素食者
 魩仔魚 可改為百頁豆腐絲蒜改為薑
作法:
1. 蒜頭洗淨切末;地瓜葉取下嫩葉部分後洗淨備用。
2. 以油爆香蒜頭後,再放入地瓜葉炒熟。
3. 再加入魩仔魚及鹽快速拌炒後,即成一道美味佳餚。

皮蛋炒地瓜葉
材料

地瓜葉1把,皮蛋2粒,蒜末,香油,蠔油,適量的米酒,少許的水

素食者可以把蒜末改為薑末即可
做法:
將香油倒入炒菜鍋少許的蒜末爆香
地瓜葉和皮蛋一起炒 加入蠔油一大匙適量的水拌炒
最重要一定要加入少許的米酒喔
烹飪時間跟一般炒菜一樣

嗆炒地瓜葉
材料:

地瓜葉半斤、乾辣椒二大匙、薑末.蒜末各兩大匙素食者蒜末不用
作法:
1.地瓜葉洗淨,瀝乾水分。
2.起油鍋,加6大匙的油,爆香薑末.蒜末.乾辣椒,再入地瓜葉大火炒軟入調味料拌勻。
涼地瓜葉
材料:
地瓜葉半斤、肉燥3大匙素食者用素肉燥

作法:
1.地瓜葉洗淨,放入加少許的油及鹽的滾水中燙熟,撈出瀝乾。
2.將地瓜葉置於盤中,淋入肉燥,食用時拌勻即可。

同樣的方法,可將肉燥改成XO醬,亦或是蒜蓉醬油,皆非常美味


地瓜葉豆腐羹全素
材料: 
地瓜葉200克、豆腐1塊、紅蘿蔔50克、粉絲1把、素高湯900克

調味料:
海帶粉3克、太白粉10克、香油3克、白胡椒粉少許

作法:
1.地瓜葉洗淨用開水燙一下再沖冷去水份,切末;豆腐、紅蘿蔔切小丁,粉絲泡軟切成小段備用。

2.放入素高湯煮開再加入紅蘿蔔、豆腐、海帶粉和少許白胡椒粉煮開,最後加入地瓜葉、粉絲、太白粉淋上香油即可。

地瓜葉飯 
做法
果汁機把地瓜葉打成汁.加入米中.放入電鍋.就成綠色的飯.可以做成飯糰或直接吃.都很好吃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吃香喝辣 30分鐘素食大餐



春節期間,許多人家裡都會端上大魚大肉的應景年菜,一餐下來對身體是一大負擔。為了鼓勵民眾在新的一年吃得更為健康,近來美國各大媒體如紐約時報、MSNBC和ABC電視頻道都在推廣素食料理,多為選用非加工食品的新鮮食材,並且約30分鐘就可快速完成。
●義式奶油核桃起司餃
印度精煉奶油(Ghee)是將水份蒸發後精製的奶油,儘管價格相對較高,7.5盎司罐頭約5元,但奶味更為濃郁,較少水分也代表炒的菜不會變稀爛。
材料:10盎司低脂義大利起司方形餃(ravioli)、3大匙精煉奶油、乾紅椒片、5片新鮮鼠尾草葉、1綑蘆筍(去硬莖並切2吋長)、1/3杯烤過的核桃切碎、鹽和黑胡椒。
做法:在大鍋子裡煮滾水,撒點鹽,照包裝指示煮好方形餃,瀝乾放置一旁。拿一個大煎鍋融化精煉奶油,撒上紅椒片和鼠尾草葉煎,等葉子變得酥脆後撈出。把蘆筍丟進鍋裡炒5分鐘,再放進核桃和方形餃拌炒,端出前撒上香脆的鼠尾草葉即完成。
●新鮮豆餅漢堡
市面上所賣素肉往往在加工中放入大量的油,或採煎、炸方式烹調,容易讓人吃出高血脂和高血糖等問題,建議不妨用大豆輕鬆做出美味健康的素肉餅。
材料:1顆洋蔥切碎、2杯煮好的黃豆、1/2杯燕麥片、1大匙辣椒粉、4份漢堡麵包、萵苣、番茄、橄欖油。
做法:在食品調理機內,把洋蔥、黃豆、燕麥、辣椒粉、鹽和黑胡椒扔進去攪拌,若是太乾就加一點水,太溼則放燕麥,依個人喜好也可把黃豆改為黑豆。將豆泥料捏成肉餅,放在燒熱橄欖油的平底鍋內煎,等肉餅兩面呈金黃色後撈出,連番茄、洋蔥和萵苣放上漢堡麵包。
●泰式椰奶酸辣湯
在寒冬中,喝放入生薑的泰式椰奶酸辣湯取暖是一大享受。以下列出十多種材料,未必要每種都放,除了檸檬葉、香茅、薑和椰奶不可少,其他都可用冰箱裡未用完的蔬菜來替換。
材料:5大匙芥花籽油、8盎司老豆腐切塊、1/2杯切粒的紅蘿蔔、1顆洋蔥切碎、8片乾香菇泡發切碎、3杯水、3根泰國辣椒拍扁、2枝香茅去外皮拍扁、8片生薑剁末、8片檸檬草、4粒紅蔥頭切碎、1小條櫛瓜切粒、1杯罐頭玉米、1根墨西哥辣椒去籽切碎、鹽、1/4杯椰奶、4大匙檸檬汁。
做法:在炒鍋內放油稍熱,把豆腐炸成金黃色後取出瀝乾,再丟進紅蘿蔔、洋蔥和香菇慢炒10分鐘。在大砂鍋內放水煮滾,所有食材丟入煮10分鐘,最後拌入椰奶、檸檬汁和豆腐,端出前再把香茅、檸檬葉和辣椒撈出。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吃香喝辣 30分鐘素食大餐